2013安徽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信息 2013年安徽农信社招聘经济基础知识 4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其中最基本的是支出法。用支出法计算P247,将国民生产总值分成: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即C+I+G+(X-M)。 42、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掌握公式会计算: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43、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44、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制度、资源与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45、货币可分为M1(狭义货币)与M2(广义货币)。M1=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46、失业有两类:周期性失业(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属短期失业)和自然失业(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属长期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此时还存在自然失业。 47、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总需求与物价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当物价不变而其它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如消费、投资等)变动时,总需求曲线平行移动:增加时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减少时向左下方平行移动。(P287图形) 48、总供给是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总量。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总供给随物价水平上升而上升;另一部分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垂直的,表示总供给要受经济中资源和其它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随物价上升而无限增加。(P289图形)。生产成本增加(如石油涨价)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移;反之,下移。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直的线,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时会向右方平行移动,发生自然灾害或战争时会向左移动(P294图形)。长期总供给也就是充分就业的总供给,即充分就业GDP或潜在GDP。 49、如何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宏观经济:理解P297-299例一、例二和例三(理解图形、掌握结论,可以出问答题) 50、平均消费倾向APC=C/Y,平均储蓄倾向APS=S/Y,两者和为一。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边际储蓄倾向MPS=ΔS/ΔY ,两者和为一。(定义见P303) 51、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投资与利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即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因此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52、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表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总支出决定的。总支出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消费C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储蓄S与国内生产总值反方向变动。(P314-315) 53、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乘数a=1/(1-c),c指MPC。MPC越大,乘数越大。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P317 54、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这些工具也称为货币政策工具。理解这三个工具发生作用的机制P329-330 55、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自发总支出(如自发消费、自发投资等)增加时,IS曲线会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自发总支出减少时,IS曲线会向左下方平行移动。P337图形 56、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时,LM曲线向左上方平行移动。P338图形 57、紧缩性缺口(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二者之间的差额)导致周期性失业。膨胀性缺口(指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二者之间的差额)导致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58、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P349) 59、经济周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其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共同之点是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衰退的交替。 60、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 61、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需求管理(调节总需求,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供给管理、国际经济政策。 62、国际收支的三个主要项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 63、开放经济中的乘数称为对外贸易乘数,这一乘数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责任编辑:www.ahn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