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货币需求? 2、什么是流动性陷阱?什么是古典区域? 3、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的区别。 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5、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1 、答:经济意义上的货币需求包含三点内容:( 1 )需求能力与需求愿望的结合;( 2 )需求能力可理解为占有货币对应的收入、借款或其他形式的资金来源;( 3 )需求愿望可理解为需求主体经济利益决定的各种动机与行为。对于货币的需求,是需要货币所能够执行的种种职能。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对货币需要用于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的货币数量。 2 、答: 流动性陷阱是指因为当利率底至最低点时,人们会一致认为利率将迅速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价格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于是,人们在此时普遍要以货币形式来持有全部资产,而不以债券形式持有全部资产。此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使利率降低,因为利率已经低到极点,预期利率会上涨。因而增加的货币存量都被自愿贮存了,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犹如无底洞一般,流动性陷阱的名称即由此得来。 古典区域是与流动性陷阱相反的情况。它是指当利率水平到达最高点时,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即将下跌,债券价格会上涨,因而持有债券能获得资本利得。这与古典经济理论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极为相似 — 没有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古典区域的称谓即由此得来。 3 、答: 尽管从形式上看,现金交易方程式与现金余额方程式相差无几,并且皆认为货币量的变动为物价变动的原因,但是,两者仍然存在以下区别: ( 1 )现金交易说的研究对象为一段时间内的货币流量;现金余额说强调的是在某一特定的时点上,人们持有的货币存量,。 ( 2 )现金交易说重视货币的交易媒介的功能;现金余额说重视的是货币的资产功能和贮藏的功能,把货币当成保存资产或财富的一种手段。 ( 3 )现金交易说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金融体制等客观因素,忽略了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的主观意志;现金余额说强调人们主观的资产选择行为、人的意志、预期、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为以后的货币需求理论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和契机。 4 、答: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是从分析人们的持币动机开始的。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编好这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其理论的要点如下: ( 1 )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 ( 2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 3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 4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 5 )凯恩斯得出货币需求函数 Md/P=f ( i , Y ) ( 6 )凯恩斯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是将货币通过利率与投资、就业以及国民收入等经济因素联系起来的。 ( 7 )凯恩斯也指出,通过变动货币供应而控制利率的做法在产业周期的特殊阶段也是无效的。提出了流动性陷阱与古典区域的理论。 5 、答: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须考虑三类因素:收入,这构成预算约束;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同理: ( 1 )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数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弗里德曼注意到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 ( 2 )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二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 ( 3 )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三类因数是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根据以上分析,弗里德曼得到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 M/P=f(y , w ; rm , rb , re ; Ldp/Pdt ; u) (责任编辑:www.ahn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