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网!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招聘网
热烈祝贺安徽农村信用社招聘网正式上线!
当前位置: 安徽农村信用社招聘网 > 安徽农金 > 正文

浅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13-09-25 09:22来源:未知 点击:
安徽农金考试网: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及管理现状,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所面对的困境和挑战,对未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提出对策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经营管理
 
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推动资金流向和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利率市场化即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标志着我国将由政府管制利率时代进入市场化利率时代,银行业也将从相对垄断时代进入完全竞争时代,必将对我国金融业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本文立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及管理现状,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所面对的困境和挑战,对未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提出对策。
一、国内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简述
在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提出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推动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加速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保持金融稳定和支持经济发展。1970年美国放松对10万美元以上、90天以内的大额存款利率管制,是其利率市场化的开端。1980年美联储正式提出解除利率管制,并通过了《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当年3月31日起分6年逐步放弃对定期存款利率的限制,1986年美联储对所有定期存款利率以及大部分贷款利率的限制都被取消。随着利率敏感性提高,美银行业机构吸收存款能力增强,但同时利率波动性增大,存贷差缩小,储蓄与贷款协会经营困难大批破产。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77年4月开始,渐次进行:放开国债的发行利率;从国外引入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并放开其发行利率;加强货币市场建设并放开货币市场的利率;取消了银行存贷款的利率,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随着利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债券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存贷差缩小,加大了银行业机构经营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经济。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遵循先易后难,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逐步深入的改革路径。自1996年央行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突破口,我国正式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但不可较基准利率上浮。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一是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二是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明确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也不再设立上限,取消原先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为基准利率2.3倍的限制。尤其是此次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后,迫使广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一方面需要迅速拿出因贷款利率放开导致市场变化的应对方案,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存款利率放开的市场预期下,提前应对和防范存款利率市场化给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带来的巨大冲击。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现阶段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经济结构转型和效率的问题。利率市场化将解决资金价格的扭曲造成的社会资源的错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将缩小银行利差,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银行资产质量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尤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冲击将更为严重。
(一)贷款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较小
自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尤其明确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也不再设立上限,取消原先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为基准利率2.3倍的限制。但从短期来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因为从2004年以来,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就实行“上不封顶”,基本上贷款利率是根据客户情况决定的,多执行的是上浮,执行0.7倍的情况非常少。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主体,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多年的市场化经营中,贷款利率也从未突破甚至接近过基准利率2.3倍的上限。在此次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前,贷款利率的形成机制基本上已经市场化。商业银行基于自身信贷资产风险管控和外部银行业竞争两方面考虑,在信贷风险没有变化和外面市场竞争依然激烈的情况下,对此次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必然不会做出大幅提高或降低贷款利率的反应,加之大部分企业对于利率变化的敏感性较低,所以此次取消利率下限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量及贷款利率都产生不了太大影响,目前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银行业要下调贷款利率。但从中长期来看,贷款利率放开结合以后的存款利率放开及其他相关配套金融改革措施,会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有利于实体经济稳增长。
    (二)存款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较大
在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放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后,我国存款利率的放开,已成为市场期待落地的另一只靴子。民众对于存款利率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远高于贷款利率变化。随着存款利率在未来的放开,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更严峻的考验。由于缺少利率定价的主动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必然采取较大中型商业银行高的存款利率,以防止存款大量流失。就是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将要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才能维持已有的负债业务。当前国内的商业银行都是在长期的利率管制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因长期受利于政策红利的影响,生存发展都没有问题。但是,随之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将是一种全新的优胜劣汰竞争环境,可能不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会面临经营上的一些冲击,甚至倒闭。从近些年的发展实践来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经营困难、风险很大。假若利率市场化后,国家没有一定的保障制度措施,那么这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出现亏损倒闭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总体来看,存款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影响较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对存款利率没有市场定价权。在国内的银行市场结构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处于强势地位。截至2012 年末,国内17 家主要商业银行(包括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总额为83.57 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62.54%;17 家主要商业银行负债总额78.3 万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62.66%[1],资产负债规模远高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国内的银行业竞争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没有存款利率定价权。根据联合资信评估公司2012年对69家商业银行自2012年7月央行下调存贷款利率后利率变动情况发现,调查对象中大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均将各期限存款利率上调至基准利率的1.1倍。这类银行均为区域性银行,客户存款地区集中度高,在存款市场中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且其综合服务能力弱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因此只能通过提高吸收存款的成本来稳定和扩大存款来源。
    2、业务品种单一,主要依赖利息收入。2012年末,国内17 家主要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58.31%,手续费收入占比17.84%[2],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占比普遍较高(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联社83家行社2013年上半年利息收入比为70.81%)[3]。相比之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过于单一,仍然以基础的信贷产品为主,仍依靠利率管制政策下的利差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一旦国家金融政策发生变化,彻底放开存款利率,广大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很可能会面临成本大幅上升,利润骤然下降甚至亏损的严酷境地。
    3、利率风险管理能力较差。存款利率放开后,利率很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频繁波动,以寻求货币价格的市场均衡点。而从利率敏感性结构来看,利率的频繁波动与期限结构的复杂化会加剧利率风险,这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敏感性资产负债冲击更大。2013年二季度末国内银行间市场的“钱荒”现象,一是反映出在金融改革进程中央行越来越要求商业银行从自身寻求解决流动性短缺问题,强调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流动性短缺;二是反映出国内商业银行在控制流动性风险这方面尚不完善,存贷款期限错配现象较普遍。作为中小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利率风险控制能力更弱,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对称、资产负债的利差波动不同步现象更多,更容易在利率放开情况下受到市场风险的冲击。由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一直处于长期的利率管制下, 对利率风险的认知程度比较低, 而且缺乏专业的人才进行利率风险的评估, 缺少可以规避和转移风险的金融产品和工具, 使得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 除了传统的信用风险之外, 利率风险将成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
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利率的变动可能给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带来成本收益的变动、资产流动性的变动以及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波动。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也不仅仅只是商业银行一个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都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商业银行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平稳过渡,保持社会金融稳定,减小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受到的冲击。
1、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立足市场定位,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正由于长期处于农村地区,受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相比于大中型商业银行,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方式粗放,业务品种单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过分强调存贷款规模。利率市场化之前,银行只要能拉到存款,投放贷款,就可以得到可观的利差收入,不用考虑负债业务的成本。同时因享有较高的利差收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可以拿出较多的利润来核销不良贷款,保持较高的拔备率,对资产业务的粗放发展起到了风险缓释。因此,利率市场化之前较高的利差收入掩盖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粗放式经营下的危机。同时,因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缺乏数据信息支持,客户信息资料不全面,利率定价风险防范机制滞后,对利率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方式也是粗放式。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可能会面对较低的利差收入,利润可能会大幅下降甚至亏损,这种局面必然会倒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现在的粗放式经营转为集约式经营。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存款的增加未必会带来利润,不良贷款的上升也无法再保持较高的拔备覆盖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需要认真计算负债业务的成本,加强成本收入比等财务指标核算,将利率定价向精细化转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需要加强信贷管理,降低不良率,将银行资金投入到资本边际收益高或高回报率的行业,可能需要减少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信用风险大、经营风险高的客户的信贷投放,从追求客户数量、追求市场份额转向更为综合的目标。
2、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未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国内银行业中,本身就起步发展较慢,在内控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水平上,与大中型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尽快建立起规范、科学且运转良好的内部控制,这不仅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免疫系统或免疫力偏低的生命体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而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生命体”的免疫系统。因此,欲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这一特殊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就必须在大力拓展各项业务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推进其自身免疫系统——内部控制建设,以保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而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自身的资本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统筹考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学会立足于银行整体的,不是局限于单一的风险单元,实现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运用敏感的风险分析模型和分析系统,需具有较好的风险识别意识和风险量化水平。
3、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提高创新能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为了避免直接与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竞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该提高创新金融产品能力。现阶段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产品与其他银行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品种单一,在与大中型银行竞争中基本没有优势。而基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布局广泛、深入乡村的特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应立足“三农”、立足小微企业、立足县域经济,丰富存款业务新产品,创新信贷产品,继续发挥信贷审批时间短的优势,在自身所在区域范围内深耕细作,创新出具备区域特色的存贷款产品。
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传统的柜面业务服务和金融产品竞争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较迟,发展较慢,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相比较为落后。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刚开始发展的今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网络产品金融开发与创新上,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差距并不太大,与他们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如果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能够在互联网金融产品这一领域形成合力,研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实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网络金融领域的弯道超越。
4、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实施人才兴行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的所有措施,其关键环节是农金的人,因为我们最终风险能不能管控好取决于风险管理的人才。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虽已补充了很多新鲜血液,但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可能在未来五年内推开的背景下,要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步伐,则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适应战略发展需要、年龄结构合理、层级结构清晰、专业结构配套的农村金融人才队伍。具体措施一是进一步健全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部门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三是着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农村金融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5、央行应加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扶持力度,降低其存款准备金率
    为了维护好金融市场的稳定,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人民银行应该加大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作为现阶段“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主力军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基于资金成本和信贷风险的考虑,必然会减少对风险能力差、缺少合格抵押品的“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甚至撤出经营效益差的边远贫穷地区,可能会造成农村地区金融生态进一步恶化,“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严重萎缩甚至瘫痪。针对此种情况可能发生,作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央行,一方面应该提高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放开支农再贷款使用范围,允许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将支农再贷款用于涉农企业及小微企业,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申请支农再贷款积极性。从过去历史经验来看,支农再贷款对支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高资金实力、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扩大农户贷款和缓解农民贷款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央行应该扩大差别准备金率政策范围,将原先从农信社、农合行转制过来的农商行纳入差别准备金率政策范围,降低整个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
    6、政府应扩大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的范围,增强支农后劲
一是鉴于涉农贷款的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收益特点,政府应通过对发放涉农贷款的机构提供财政贴息、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以此降低涉农贷款的风险,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覆盖能力,逐步使农村金融市场成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经营领域。
二是要充分运用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优惠税收政策消化历史包袱,继续保持减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营业税、所得税政策,缓解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高成本压力。政府应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号)文件的基础上,以此次国家“营改增”改革为契机,扩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税收减免的范围,延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税收减免的时间。准许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全额扣除。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有关涉农贷款的政策口径也应作相应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应更注重实质,着重于贷款的投向,而不是承贷主体,使税收政策和贷款资金真正用于扶持“三农”,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政府财政贴息和税收减免一方面是将政府财政补贴与银行融资体系结合、扩大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的有效方式。在政府宏观调控中,政府通过贴息和税收减免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可以有效地带动信贷资金投向,实现宏观调控意志,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将贷款投放给“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积极性,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高风险领域提供风险缓释。政府在推进利率市场化同时,给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要的财政贴息和税收减免支持,既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也是维护基层金融市场稳定的手段,有效实现国家宏观调控意志。
    综上所述,利率市场化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牵涉面广,敏感性强,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采取审慎的态度,特别是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成本约束机制仍不健全,过快开放存款利率易产生不计后果的恶性竞争。而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应未雨绸缪,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与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内控建设起点较低,发展较慢,但我们不能自抛自弃,因为“三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我们,这既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肩负的使命也是前进的动力。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还未到来的这段时间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要抓紧时间,努力完善内控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转变粗放的经营方式,积极应对未来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
[2]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12年安徽省金融运行报告
[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4]李克川.杨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机遇影响和挑战.[J]经济论坛.2013(1)
[5]曹协和等.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
[6]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金融机构部.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策略分析.[J]联合商业评论.2018(8)
 


[1]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13》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
[2]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13》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
[3]《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13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 安徽省联社网站
(责任编辑:www.ahnxs.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C) 2012-2014 安徽农信社招聘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51-66553211 Power by DedeCms
安徽农村信用社招聘网为您发布安徽农金安徽银行招聘最新资讯!
备案号:苏ICP备12010115号-1
展开

安徽农村信用社

  • 在线咨询
  • 安徽农信社招聘考试网客服001
  • 安徽农信社招聘考试网客服002
  • 安徽农信社招聘考试网客服002
  • 安徽农信社招聘考试网客服003
手机拍摄二维码或添加"ahnxs_"获得最新资讯和复习资料 QQ群874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