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金网: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2013年7月20日起,我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面对利率市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利率管制下获得的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被打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找准市场定位,建立规范的利率定价机制,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大力进行金融创新,通过节支增效才能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挖掘自身潜力,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持续焕发生命力。
(二)竞争压力 与国有商业银行和部分大型股份制银行相比,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无论在资源、产品、服务上都有一定差距,本身就面临着竞争压力。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的本质含义就是市场化、自主化,赋予银行自主定价能力,要求银行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利率市场化的到来,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这些大型银行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改进金融服务,提高资金利用率,开发新的信贷产品,完善利率定价机制才能使得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高竞争的砝码和能力。要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基础管理相对较为薄弱的中小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压力更大。 (三)发展压力 利率市场化将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推动新型金融机构不断出现,各类金融市场的功能更加完善,金融脱媒进一步深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依然是以息差收入为主导,业绩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规模和利息驱动。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日趋严重的资本约束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这些因素都对靠规模来保持增长的盈利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农村中小金融机传统的以存贷为主经营模式,单一的信贷品种,中间业务缓慢发展,粗放型的经营管理,都给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
(二)机制不健全。譬如利率定价机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贷款定价仍然以抵押类贷款居多,过于看重抵押物,容易忽视客户的盈利能力和第一还款来源。以宣城市7家农村银行为例,贷款定价依据多以基准利率、浮动区间、是否抵押等因素确定利率定价,没有充分考虑贷款定价的成本效益、面向市场和风险溢价原则合理定价,经验性和随意性较强,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系统的率定价机制。未能充分将市场动态变化、客户贡献度、企业盈利水平等情况综合考虑来实现目标的精细化管理。 (三)准备不充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受到人力、能力、经营渠道、品牌知名度的限制,在利率市场化的作用下,显得力不从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相关准备工作并未及时跟进,有关的措施和预案尚在研究和探索中,且有部分银行认为利率市场化还未真正到来,仍需要3到5年左右时间,显示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谨慎心态,也反映出当前应对利率市场化能力不足、措施不够等问题。 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走集约型经营之路 面对金融行业激烈的竞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客观形势,既不盲目乐观,也不丧失信心。要积极转变经营观念,不断转变服务方式,树立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居安思危,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及时调整经营政策,按照“流程银行”的管理要求和原则,真正实现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梳理业务条线和各项管理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要完善法人治理机构,规范操作行为;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合规经营;落实内控制度,努力化解风险;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推动提高内控管理水平,提高全流程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走多元化、集约型经营发展之路。 (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金融创新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也是实现多元化经营的必由之路。一是产品创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根据客户需求,立足实际,做实支持三农、支持小微信贷产品,按照“一户一策”、“一企一策”、“量体裁衣”等原则,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灵活、便捷决策机制,着力推进产品创新。以宁国农合行为例,该行结合宁国地域实际,先后创新推出了小企业联保、存货抵押、商标权质押等多种产品,不仅开拓了业务市场,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科技创新。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依托省级信用联社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创新。信贷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会计档案虚拟化打印系统、远程授权系统、事后监督系统、监控中心系统等都为节本提效、防范风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服务创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改变传统的“等客上门”、“柜面服务”等方式,而要充分利用电话、网络、信息等优势,主动上门,加强走访,发挥“背包银行”优势,把各项金融服务送到企业一线、送到田间地头。同时还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整合金融服务资源,深入推进标杆网点项目建设、基层标准行社建设、合规建设等活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营销力度,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持续优化盈利结构,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经营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减少对息差盈利模式的依赖,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拓展业务发展空间,改进和优化盈利模式,做好综合型经营,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经营。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有句至理名言:“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应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和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坚持助力小微、惠农富农强农的原则不动摇,坚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继续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的经营路线。一是充分了解客户需求。针对小微企业、农户的信贷需求,要着力做到“精、快、便、惠”,要摸清实情、客观调查,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市场定位。长期以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支持农民、支持小微、支持三农的过程中逐步做大的,这样的市场定位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所以要坚持不动摇。三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产品。了解自己的信贷产品,并对产品进行划分,找到客户的特殊化需求,才能根据实际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地为客户营造多元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 (四)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努力降低信贷风险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在现有的内部控制基础上,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建立以风险溢价抵补贷款风险的信贷资产质量考核体系,严格按照贷款“三查”制度,推进贷款流程改造,积极推行绿色信贷,促进经济实体发展;加强贷款分类动态管理,真实反映贷款风险状况;在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的同时,积极进行制度跟进,用制度和流程来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全面进行信贷档案统一模式、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加强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强化贷款资金流向的跟踪和风险排查,进一步规范信贷管理。 (五)大力实行人才战略,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利率市场化的到来,需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建立一支年轻化、素质强、专业结构合理、适应业务发展的金融人才队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启动 “人才兴行”的发展战略,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为员工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做好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按照岗位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使培训工作覆盖每个流程和每个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水平。二是继续实行在岗教育奖励制度,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和其他技能测试,并对获得证书者实行奖励。三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关心员工生活,保护员工利益,努力为员工排忧解难,疏导员工心理压力,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六)加强宣传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点优势、人缘优势、地缘优势,依靠各种宣传平台,通过媒体广告、发放宣传单、现场推介会、银企对接会等形式,与政府、村、社区、企业、学校加强交流,结合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等宣传活动,积极开展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和送金融知识到企业进村入社区活动,深入开展业务产品、金融政策制度、个人征信知识、反假货币知识、反洗钱知识等宣传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形成多方合力,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需求,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贡献度,积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www.ahn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