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累放300亿元!马鞍山农商银行做金融服务绿色转型“碳”路先锋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战略部署的核心引擎,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在当前全面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小银行作为区域金融的重要支撑,如何在绿色金融领域实现突破,是迈向高质量发展路上必须解答的课题。
近年来,作为全国率先开办绿色金融业务的中小银行之一,马鞍山农商银行坚持将绿色基因深植发展命脉,紧紧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
推动绿色金融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实现绿色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高,为全国中小银行绿色转型提供了“马鞍山样本”。
以农为本——
绿色金融融入乡村振兴
近日,走进当涂县石桥镇的“水乡蓝龙”百亩标苗基地,春风拂过泛起涟漪的稻田,成批的蓝龙虾苗欢快跃入水田。
“4月7日投了第一批,4月15日又补了第二批,8月初就能抢‘鲜’上市!”站在田埂上,马鞍山在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团月村党支部书记占阳信心满满。他脚下的这片“稻虾共生”基地,是由石桥镇的团月村、团林村和谢公村联合成立的马鞍山在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占地100亩,旨在推动特色水产养殖业升级提档,增加村集体经济。
“过去养殖都是单打独斗,规模小、风险大。现在村集体抱团发展,还有马鞍山农商行给我们110万贷款,让我们亩均产值翻两番,土地真正成了‘聚宝盆’!”占阳说,2023年试养成功后,马鞍山农商银行量身定制3年期贷款方案,助力基地扩建至百亩规模,2024年实现营收31.2万元,带动18户农户发展生态养殖300余亩。
在18公里外的马鞍山市蟹逅七房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分拣着螃蟹,剥取出蟹肉、蟹黄。“8月到11月是采购鲜活螃蟹的旺季,农商银行100万贷款就像‘及时雨’,让我们敢接大订单。”公司财务负责人李千情介绍,目前,该企业推出了蟹黄酱、蟹肉酱等精细化分类的蟹产品,年产值已接近700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00人,辐射带动400户农民实现养殖增收,增收幅度超过10%。
“稻虾蟹”从田间到餐桌,再到实现全产业链,是马鞍山农商银行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马鞍山农商银行将绿色转型与农村普惠金融紧密结合,大力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建设项目,根据各分支银行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围绕稻虾连作、农产品加工、整村授信等方面,设计了多款绿色农业贷款产品。数据显示,该行通过“整村授信+产业链金融”模式,累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4300家,带动超7.65万农户端上“生态碗”。
向绿而兴——
信贷赋能低碳产业发展
去年7月,马鞍山一家污水处理企业拿到了一笔“特殊贷款”——贷款利率竟然和企业的环保表现、员工福利等挂钩。这是马鞍山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安徽省首单“ESG(环境、社会、治理)挂钩贷款”,金额高达1134万元,期限10年。
这家“幸运企业”就是马鞍山中铁水务有限公司。作为马鞍山市水污染减排重点单位,该公司每天要处理13.5万吨污水,服务近40万市民。
去年6月,马鞍山农商银行在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后,立即上门“量体裁衣”,创新推出“ESG挂钩贷款”,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环境治理、社会责任、内部管理三大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挂钩。
“如果企业处理的污水水质持续优良,员工福利保障到位,人力资源管理完善,贷款利率就能保持优惠。 但要是哪项不达标,利率就要上浮0.05%。”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奖优罚劣”的设计,就像给企业装上了“绿色引擎”:既能解决资金需求,又能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信贷实现点“污”成“金”的同时,还在储能赛道上逐“绿”向兴。
在马鞍山市粤美金属制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3000万元绿色贷款筑起的“巨型充电宝”,正是该公司2024年上线的储能电站项目。“夜间储电白天用,一年省下百万电费,还实现了能源利用效率质的飞跃!”该公司负责人朱新亮介绍,2024年6月份,公司计划做储能项目,马鞍山农商银行主动上门对接,在短时间内发放1700万元贷款和1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此举不仅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更打开了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新空间。
作为国内绿色金融的先行者,马鞍山农商银行的绿色创新远不止于此:推出“光伏贷”,点亮69个太阳能项目;研发“清源贷”,注入28亿元支持污水处理;探索“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将利率与减排成效绑定,激励企业主动降碳;创新“技改贷”,推动企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开创“碳排放权质押贷”,让企业“环境权益”变“融资资本”。
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绿色信贷累计投放超过300亿元,扶持绿色企业超过550家,其中七成是小微客户。这些数字背后是实打实的生态账:年节约标准煤约55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157万吨、节水超376万吨、污水处理量累计达235202万吨。
擦亮底色——
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在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马鞍山农商银行还不断丰富绿色金融“工具箱”,构建起多元化、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2020年6月,马鞍山农商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4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该单债券是境内银行业于在岸市场发行的首单获气候债券标准认证的绿色金融债券,不仅符合国内绿色债券标准,同时获得国际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贴标认证。
2021年和2022年,马鞍山农商银行又相继发行了2期绿色金融债券,累计发行10亿元,绿债募集资金累计支持绿色项目60个,分布在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六大领域。
不仅如此,马鞍山农商银行还将绿色理念融入自身发展血脉:总部大楼获IFC EDGE认证,光伏电站年发电5.2万度;“共建林”种植近万棵树木,编制《员工绿色行为手册》培育低碳文化;全行电动车普及率超50%,绿色办公累计节约用电52.41万度……这些数字背后,是“运营碳中和银行”的坚定承诺,更是“从绿而行”的行动自觉。
当多数中小银行困于绿色项目“评估难、风险高”,马鞍山农商银行已用十年探索蹚出转型新路:
——把国际标准“嫁接”本土实践,成为全国首家获IFC绿色建筑认证的农商银行,562名“持证绿金师”建强复合型人才队伍;
——让金融产品“长出绿叶”,创新光伏贷、清源贷等20余款绿色产品,其中4亿元绿色债券获国际气候债券认证;
——给绿色贷款开“专属通道”,建立“双线风控”机制,对环境效益量化考核,绿色贷款审批时效提速40%。
如今,“马鞍山样本”正从长江畔输向全国、乃至全球:在甘肃农信系统培训现场,马鞍山农商银行分享“绿色信贷全流程管理”;在长三角银行业联席会上,该行分享绿色转型经验,绿色转型体制机制建设和绿色金融债两个案例入选《长三角银行业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绿色银行设计峰会”上,该行成为唯一受邀的中国商业银行,绿色银行实践经验引发国际同行关注……
该行行长李小斌表示,“作为中小银行中率先试水绿色金融的排头兵,马鞍山农商银行持续深耕绿色领域,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深度融合环境、社会、治理(ESG)理念,打造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强大内在驱动力、先进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行业标杆银行。”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绿色金融的浪潮中,马鞍山农商银行以“农”为本、向“绿”而兴的实践印证:中小银行完全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找准坐标,用金融画笔绘就绿水青山,以创新担当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原标题:10年累放300亿元!马鞍山农商银行做金融服务绿色转型“碳”路先锋
文章来源:https://www.ahrcu.com/anhuinongxin/xwzx/yxcz/2025050815421079307/index.shtml
(责任编辑:liutingting)